四是突出秦岭整治,包括乱采乱挖等五乱问题,特别对房地产开发进行了禁止性规定和限制性规定。
在此基础上,各市(地)要划分出重大环境风险企业、较大环境风险企业和一般环境风险企业等三类环境风险源,并对其实施动态监管。通知要求,各市(地)要对所辖区域内的环境风险企业特别是重大环境风险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备案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并将有关信息进行填报
同时,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作为开展陕西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的依据,并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三线一单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功能,服务于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据了解,此次陕西省提交的《技术方案》较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全省相关基础数据,同时又根据陕西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按照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位分析,辨识了陕西省发展面临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确立了陕西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重大任务、技术要求及预期成果等内容。陕西省近日召开专家评审会,组织战略环评、生态、污染治理、经济、规划、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对《陕西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进行评审,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技术方案》通过评审。经过评审,专家组认为,《技术方案》内容全面,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确定了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差异化分区评价思路,达到了生态环境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三线一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三线一单成果数据规范(试行)》等工作内容和技术深度的要求,同意通过评审经过评审,专家组认为,《技术方案》内容全面,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确定了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差异化分区评价思路,达到了生态环境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三线一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三线一单成果数据规范(试行)》等工作内容和技术深度的要求,同意通过评审。
据了解,此次陕西省提交的《技术方案》较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全省相关基础数据,同时又根据陕西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按照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位分析,辨识了陕西省发展面临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确立了陕西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重大任务、技术要求及预期成果等内容。陕西省近日召开专家评审会,组织战略环评、生态、污染治理、经济、规划、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对《陕西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进行评审,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技术方案》通过评审。在过去的较长时间内,国内始终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一定要牺牲环境,但从这份报告的研究成果来看,经济与环境并非是鱼和熊掌。
经济的发达固然是巨大的吸引力,但生态环境的突出同样是许多北雁南飞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中国省份生态环境情况的严峻程度。这一点,大家可以从往期关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城市排名的推文中进行了解。这也和上文中福建、浙江两省ECC指数全国前二相呼应。
虽然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口号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喊,但是在经济利益面前,绝大多数地方执政者还是选择牺牲环境换取利益。现阶段整体的中国生态文明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到良好水平的交界点(ECC指数为69.96)。
在全国新生人口和流动人口体量双双下滑的宏观背景下,以上城市的人口流入情况足可谓亮眼。ECC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为福建、浙江和重庆。生态环境优越的经济强市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毫无疑问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具体到城市来看,区域间生态环境情况的巨大差异更加突出:ECC指数前十的城市中,南方城市上榜9城,北方城市仅上榜1城,且排名正好处于榜单第10位,距离北方城市全军覆没仅一步之遥。
其中,在绿色环境、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三项指数上,都尚且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在绿色设施一项指数上,达到了良好的标准。再结合广东省常年位居中国经济体量第一省的客观背景,在经济环境双赢这件事上,广东无疑是中国省份中的最大赢家。那么在中国城市生态环境整体不如人意的大背景下,哪些城市的生态情况,相对而言是更为宜居的呢?此前有较多的民间平台进行过相关榜单的发布,但是普遍缺少公信力。城市的经济落后,不但不是城市生态环境优越的必要前提,未来还可能是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动因。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生境质量指数、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建设用地GDP、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共17项指标。在ECC指数前十城市中,厦门和杭州两城得分均超过了80分,是全国唯二生态环境踏入优秀门槛的城市。
这点我们参考世界上诸多的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情况,都可以得到验证。ECC指数前五的城市,厦门、杭州、珠海、广州、长沙,2018年各自的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0万、33.8万、12.57万、40.6万、27.29万。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的严峻,可以从这些年城市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中发现端倪。保护环境需要城市财政真金白银地持续投入,科学治理是环境逐步向好的重要前提。在等级划分上,得分80分以上为优秀(整体上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东省城市虽然排名稍靠后,但是生态环境前十城市中,广东一省即上榜3城(珠海、广州、惠州)在全国新生人口和流动人口体量双双下滑的宏观背景下,以上城市的人口流入情况足可谓亮眼。这点我们参考世界上诸多的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情况,都可以得到验证。
而真正让鱼和熊掌能够兼得的不二法门,正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现阶段整体的中国生态文明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到良好水平的交界点(ECC指数为69.96)。
广东省城市虽然排名稍靠后,但是生态环境前十城市中,广东一省即上榜3城(珠海、广州、惠州)。保护环境需要城市财政真金白银地持续投入,科学治理是环境逐步向好的重要前提。
生态环境优越的经济强市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毫无疑问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无论是屡屡打破实力极致的高温,还是铺天盖地的风沙雾霾,都在拷问着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与地方执政者的良心。
再结合广东省常年位居中国经济体量第一省的客观背景,在经济环境双赢这件事上,广东无疑是中国省份中的最大赢家。其中,在绿色环境、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三项指数上,都尚且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在绿色设施一项指数上,达到了良好的标准。其余浙江与重庆两地,虽然ECC指数已经位列全国省份第二三位,但是整体生态环境也仅有良好级别。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事实上始终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尴尬的境地。
由此可见,中国省份生态环境情况的严峻程度。ECC指数前五的城市,厦门、杭州、珠海、广州、长沙,2018年各自的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0万、33.8万、12.57万、40.6万、27.29万。
按照以上评测标准,最终得出现阶段生态文明指数(ECC)前三名的省份依次为:福建、浙江、重庆。在过去的较长时间内,国内始终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一定要牺牲环境,但从这份报告的研究成果来看,经济与环境并非是鱼和熊掌。
直到近日,伴随着中国工程院旗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组发布的《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二期)报告中,对于目前阶段中国省市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相对官方的研究评定。经济的发达固然是巨大的吸引力,但生态环境的突出同样是许多北雁南飞的重要因素。
按照报告发布方负责人的说法:生态文明指数(ECC)是以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为单元,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法评估市生态文明指数,以各市生态文明指数平均值计算省和国家生态文明指数。在过去的很多年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量均位列全国省份第一位(2018年常住人口增加177万)。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的严峻,可以从这些年城市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中发现端倪。但相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突飞猛进,GDP数据几何级的增长。
ECC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为福建、浙江和重庆。这说明现阶段中国整体的生态保护工作,更多还是聚焦在硬件指标任务的完成上(基建),但是实际的生态软实力还依旧较为不足。
60分至70分为一般(整体上能达到国家达标水平)。在ECC指数前十城市中,厦门和杭州两城得分均超过了80分,是全国唯二生态环境踏入优秀门槛的城市。
前十名的地级市依次为厦门、杭州、珠海、广州、长沙、三亚、惠州、海口、黄山、大连。这一点,大家可以从往期关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城市排名的推文中进行了解。